【電影裡的建築空間】父親 The Father 電影場景的設計與轉換

Dr. Lisa Tsai
May 30, 2021

--

Source: SONY PICTURES CLASSICS

不知大家是否看過這部2020年由法國導演Florian Zeller拍攝的電影‟The Father”了沒?起初看到電影片名時,以為又是個刻意強調親情的常見故事,並沒有太令我期待,沒想到看完後意外的喜愛,尤其是流暢的影片剪輯及巧妙的場景空間設計。看了多次影片後仍有驚喜的發現。以下文章內容含有劇透,如還沒看過此部電影且想自己解謎的朋友們,可以先看完電影再來閱讀喔~

此部劇本是改編自導演其在2012年推出的同名舞台劇,主要演員有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奧莉薇亞·柯爾曼(Olivia Colman)等。此部電影獲得奧斯卡金像獎、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英國獨立電影獎…等頒發的最佳改編劇本及最佳男主角等多項大獎。劇情內容簡單用一句話來敘述就是:一位因患有阿滋海默症老人,其記憶逐漸衰退、認知混亂的過程及心境。

Source: SONY PICTURES CLASSICS

同樣在講述罹患阿依海默症相關議題的電影也不少,像是失憶的父親(Broken Memories,2018)、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2014)、機器人與法蘭克(Robot & Frank,2012)、明日的記憶 (明日の記憶,2006)、腦海中的橡皮擦(내 머리 속의 지우개,2004)…等。

為何唯獨這部電影讓我覺得特別呢?除了演員演技自然精湛、敘事節奏明快,劇情簡單扼要地傳達被照顧者內心的焦慮感及照護者的無力感之外,最讓我驚豔的是電影中所營造的懸疑氣氛讓觀眾不再感到置身事外,而是如同身處在主角Anthony腦海中,和他共同經歷了記憶錯置、時空感混亂,以及對自身處境深感無力的過程。不同於其他電影大多以旁觀者的角度來陳述這些患者逐漸失去記憶與行為能力的變化過程,或是強調和照護親友之間賺人熱淚的溫情互動。

對於周遭出現的人事物感到困惑的Anthony

“這是一部關於記憶的電影,我的工作是在整個空間中重現Anthony的回憶。 Anthony從第一天起就在養老院,他所看到的以及您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回憶”,導演Florian Zeller這麼說道。

那麼導演又是用什麼樣的手法來模擬及表現一位記憶力衰退及認知障礙者對於時空間的辨識混亂呢?我認為在時間感的表現上,導演選擇使用跳躍非線性敘事手法來讓觀眾對於事件發生的前後順序感到混亂;而對於所在空間的辨識,場景設計師Peter Francis與導演則是利用同一個空間但不同的佈景顏色、相異的家具樣式及巧妙的飾品擺設位置,讓觀眾對Anthony的安身之處感到困惑,看似同樣的地方但情景卻又一直變化。我也是直到電影的最後一幕才恍然大悟原來整部電影不連貫的場景、跳躍的時間軸線、不合邏輯的發展、不相同的人物,都是Anthony自身腦海中的記憶。Anthony很有可能自始至終都是待在療養院回憶這一切。

接下來讓我們更進一步來觀察電影中場景設計的巧思:

[場景空間配置]

電影中主要出現了四個場景:父親Anthony公寓、女兒Anne公寓、醫生診所及療養院,這四個場所其實都是利用同一空間改造而成。如下圖所示,設計師總共繪製了三種平面配置圖:第一種是父親及女兒的公寓,第二種是醫生診所,最後第三種是療養院。這三種平面都配置了一條長走道串聯各個房間,營造出迷宮般的感覺和空間深度。關於各房間的位置,Anthony的臥室在第一及第三種平面中都是位於走廊盡頭的同側。公寓的客廳與療養院的交誼廳都位於入口處對面的同個位置;其中,公寓客廳設計了三個方向的出入口,分別通往書房、廚房和入口玄關,可讓演員及畫面可在空間中流暢的移動;但在療養院Anthony的活動範圍則是大幅縮減,只剩下交誼廳及臥室空間。

第一種平面配置: 父親Anthony公寓及女兒Anne公寓 Source: Peter Francis
第二種平面配置:醫生診所 Source: Peter Francis
第三種平面配置:療養院 Source: Peter Francis

[場景空間設計]

瞭解主要場景的特色之後,我們來比較一些個別空間在這些場景設定裡的異同處:

廚房
Anthony公寓的廚房選擇經典沉穩的風格搭配大地色系的家具,點綴些許藍色的馬賽克磚、廚具(砧板、鍋子)及塑膠袋;畫面轉換到Anne公寓的廚房則變成現代簡約的風格搭配淺色木紋廚具及淡藍色磁磚。

Anthony公寓的廚房
Anne公寓的廚房

書房
書房的場景在Anthony公寓及Anne公寓都出現過。Anthony公寓書房的橘黃色系充滿了背景的窗簾及牆面顏色,褐色皮製的厚重座椅則是Anthony聆聽音樂時最喜愛的地方;Anne公寓裡的書房風格相較之下較為精簡,除了窗簾及牆壁顏色以灰藍色為主色,座椅變成類似療養院裡的座椅風格-木頭把手與布面座位。

Anthony公寓的書房
Anne公寓的書房

大門口
電影裡總共出現了兩次大門口的場景,一次是Anne拿著鑰匙要進到父親家時;另一次是Anne和父親一起到醫生診所時。Anthony對於空間場景的混亂,在Anne按了診所門鈴Anthony問道:「你忘了帶鑰匙嗎?」的對話中表露無遺。

門口場景(左:父親家門前;右:醫生診所門前)

玄關
入口玄關在Anthony公寓、Anne公寓及醫生診所都有相同的場景,差別在於壁面顏色、擺飾及家具樣式。另外,對照場景可發現在Anne準備搬家前往巴黎期間,公寓玄關處忽然出現了醫生診所等待區相同的椅子,類似場景的細節安排更加深了Anthony對於所在地點記憶混淆的印象。

Anthony公寓玄關
Anne公寓玄關
醫生診所玄關

走廊
走廊是整部電影最主要的串接場景,在四個場景裡都曾頻繁出現。將四個場景中的走廊鏡頭放在一起比較,可以清楚地看出家具風格、擺設位置及照明色彩的差異。照明部分從公寓裡帶有褐色及橘色的燈具調搭配柔和黃光,到診所及療養院時轉變成白色燈具搭配刺眼白光;地面從鋪滿溫暖具有自然質感的木地板,轉而被大面積深色的廉價量產的地毯所取代。

各場所的走廊 (左上:Anthony公寓、右上:Anne公寓、左下:醫生診所、右下:療養院) _ Source: filmandfurniture.com

客廳/交誼廳
原本公寓客廳壁爐上擺小女兒油畫的位置在療養院交誼廳變成電視機;沙發的樣式及顏色從原本在Anthony公寓裡的米黃色三人座大沙發,到了Anne公寓則變成兩張藍色單人座椅,對照療養院交誼廳的座椅會發現,兩種座椅樣式非常相似,都是藍色單人椅。

Anne公寓的客廳入口
療養院交誼廳的入口 _ Source: SONY PICTURES CLASSICS
父親Anthony公寓客廳一景_ Source: filmandfurniture.com
女兒Anne公寓客廳一景_ Source: filmandfurniture.com

臥室
出現在Anthony的公寓、Anne的公寓及療養院臥室裡家具的擺設位置幾乎相同,畫面左側放置了厚重的木質衣櫃及連身鏡、右側擺放了床、檯燈及座椅,差別只在於家具的風格、牆面顏色、掛畫內容、床單顏色有所變化;床上的布色從原本的黃綠色變成藍黃色相間花紋,最後到療養院變成深藍色。

Anthony公寓的臥室
Anne公寓的臥室
療養院的臥室

[場景色彩特徵]

父親Anthony的公寓
電影中設定Anthony居住在倫敦高級區的豪宅公寓裡約30~40年左右。空間牆面的顏色主要選擇米黃色、乳白色、棕色及綠色等大地色調。屋裡充滿Anthony蒐集的古董精品;燈光顏色為柔和的暖色黃光。可能對Anthony來說居在這個地方時的回憶是最美好的,所以和這場景有關的畫面充滿大量的暖色調裝飾物品(紅色抱枕、橘色檯燈、琥珀色吊燈、橘紅色窗簾…等)。

Anthony公寓的客廳

女兒Anne公寓
電影設定Anthony搬到女兒Anne的公寓居住了大約四年。承襲父親的品味,屋內擺設也有不少古董,並多了一些現代作品,牆壁及家具從乳白色系變成灰藍色系(dusty-blue colour scheme),在柔和的暖黃燈光照射下看起來更偏藍綠色,剛好成為銜接醫生診所和療養院冷藍色調之間的過渡色。

Anne公寓的客廳

醫生診所與療養院
醫生診療室與療養院與安妮公寓的牆面一樣選擇了藍色,但因室內照明選用越來越強烈的白光,讓這兩處醫療院所的藍顯得格外冰冷。同時,兩處醫療院所裡的家具和擺飾也採用大量的藍色,強化缺乏溫暖的意象。

醫生診所一景
療養院一景

"色彩"在這部電影裡所代表的涵意像是留給觀眾釐清主角意識所在的一個重要線索,看完以上這些場景的比對圖可以發現雖然各場景之間的空間構成非常神似,但透過不同顏色的區別變可知這些場所的不同。同時我們可在Anthony公寓發現不管是空間或是安東尼的衣著都使用許多暖色調,像是Anthony常穿的紅色睡袍、橘、褐或鵝黃色的空間主題色;而在Anne公寓時期就慢慢出現一些偏冷色系的配色,像是Anne常穿的藍色上衣,及灰藍色主題背景色;最後到了療養院不管是Anthony的睡衣、工作人員的制服、空間背景色調、家具、燈光等則是幾乎充滿了藍色等冷色調。我的感想是在Anthony的記憶中,過去獨自生活的日子可能是他對生命最有熱情且覺得溫暖富足的時候(他的樹葉最茂密的時候XD)。

雖然電影裡敘事走向像是隨著Anthony的病情惡化一直變換居住的地方,但根據以上觀察到的線索可發現Anthony公寓和Anne公寓裡的空間構成都帶有些許療養院內的樣貌,甚至有許多物件重複、場景重疊的地方,或許可推測Anthony其實從電影的開始到結束始終都在療養院裡,而這些場景的構成都是Anthony靠著破碎、扭曲的記憶根據療養院的環境所拼湊出來的回憶。不知您看完電影後是否有其他不同的見解及發現呢?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麻煩拍個手(按下左下角圖示),讓我瞭解如何調整未來的寫作內容方向,謝謝! :)

Sign up to discover human stories that deepe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Free

Distraction-free reading. No ads.

Organize your knowledge with lists and highlights.

Tell your story. Find your audience.

Membership

Read member-only stories

Support writers you read most

Earn money for your writing

Listen to audio narrations

Read offline with the Medium app

--

--

Dr. Lisa Tsai
Dr. Lisa Tsai

Written by Dr. Lisa Tsai

建築學學士、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碩士及建築環境學博士,為橫跨學術與業界的研究者與設計師。喜愛旅行、攝影、園藝、藝術,致力於推廣、探索及創造美麗、永續及健康的人類居住環境。

No responses yet

Write a response